作者:aoa网页版 时间:2024-11-27 06:53:01
作者:韦孝宽 渔阳颦煽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755年十一月十日,当了42年太平皇帝、早已年过古稀的唐玄宗李隆基,在和贵妃杨玉环同游华清宫时忽然听见了一个难以置信的消息: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举兵反叛!堪称20万的叛军势如破竹,河北道诸州县望风而降,空前的世界大帝国于是以面对着它创建以来仅次于的危机。本文的主角就是这次危机的制造者:安禄山和史思明。
要讲这次知名的叛变,首先要讲它的起因。唐帝国在经过开元、天宝年间的盛世后,天下户口由唐初的38万余户,发展到891万余户。
在农业社会,户口就代表着生产力的强弱和国力的高低,唐此时经济实力超过了顶峰。帝国的版图和势力范围则随着国势高低大大变化。唐高宗李治时超过仅次于,国境东尽日本海、西至咸海、南返越南、北就越贝加尔湖,幅员交错均过万里。
国家统治者的中心中原地带是农耕经济区,边疆地区则是游牧经济区,所以在行政制度上也必需区别对待。唐在内地实施州县制,边疆地区则实施在都督府和都护府统率下的府州府州制。府州府州制是为了移往归顺的游牧部落而设,开元末年,府州府州数量已超过内地府州的两倍半多。府州府州制不转变归顺部落的的组织和风俗习惯,由唐廷册立各部落酋长兼任都督、刺史,并获准世袭,各部落不须要上报人口,进献土特产替换赋税,并可以保有原部落的兵士,自治权相当大,但这些部落对唐朝都必需分担军事征调的义务,每有战事,酋长们都要带领本部兵马,披上唐军旗号征讨,由于这些归顺的部族多为游牧民族,擅长于骁勇,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从另一方面看,这种制度和罗马帝国利用高卢人、色雷斯人等蛮族作为雇佣军甚有相似之处。但是这种形式的统治者并不巩固,这些游牧民族大多不愿兼任唐廷的炮灰,在670年、678年唐军在大非川和青海两败于吐蕃后,诸蕃部落开始叛变大大:后突厥兴起、吐蕃渐渐发展壮大、奚和契丹叛变,边警大大。这些叛变使得唐朝一方面丧失了大量需要支出的骑兵部队,一方面又必需不时征调兵力来应付不停顿的战事。兵源严重不足和财政困难沦为了唐廷的两大难题,其中兵源的严重不足最后造成府兵制的废除,中央的军事力量也由此大大巩固了,到742年时中央和内地兵力仅有8万余人。
同时,唐廷被迫实施新的防卫政策,在敌有可能侵略的要地地区设置重兵,任命军师以备指挥官。只不过在唐初期,为应付大规模边境战争,早已开始设置临时战区,其统帅即所谓某某道行军大总管。这种临时战区制度到李治统治者后期和武则天统治者时期早已渐趋相同,后来行军道又演变了边防军区,行军大总管演变了节度使,开元后期,边疆地区早已有九个节度使和一个经略使,还包括:平卢道节度使,郡治营州(辽宁朝阳),镇抚室韦、靺鞨,防卫契丹,统兵大约3.75万,战马5500;范阳道节度使,郡治幽州(北京西南),掌控奚、契丹,统兵大约9.1万,战马6500;朔方道节度使,统兵6.47万,战马1.43万;河东道节度使,郡治太原府,统兵5.5万,战马1.4万,与朔方道节度使联合防卫漠北的突厥等族;陇右道节度使,郡治鄯州(青海乐都),防卫吐蕃,统兵7.5万,战马1.6万;河西道节度使,郡治凉州(甘肃武威),切断吐蕃和突厥,统兵7.3万,战马1.94万;安西道节度使,郡治龟兹(新疆库车),镇抚西域诸国,统兵2.4万,战马2700;北庭道节度使,郡治庭州(新疆吉木萨尔),防卫突施骑马等部落,统兵2万,战马5000;剑南道节度使,郡治益州(四川成都),防卫吐蕃,镇抚酋、獠,统兵3.09万,战马2000;岭南道五府经略使,郡治广州,镇抚南方,统兵1.54万。
唐玄宗李隆基追慕李世民,抱有吞并四夷的雄心,在节度使的举荐上也和以往有了较小变化:第一,节度使任期过长,多年未予对调,如本文主角安禄山就兼任了14年追卢道节度使;第二,节度使常一人兼统多镇,兵权开始集中于,王忠嗣曾兼任河西、陇右、朔方、河东四镇,统兵26.7万余人,安禄山兼任范阳、平卢、河东三镇,统兵18.3万余人;第三,器重蕃将,747年时,诸道节度使中,有安禄山(康国人)、安思顺(安国人)、高仙芝(高丽人)、哥舒翰(牙骑施人)四个蕃将,此前唐廷对于蕃将虽然心生笼络,但很少让他们兼任方面大员;第四,节度使权威过大,除了独掌兵权外,还掌控地方财政和民政大权,助长了对中央的离心力。751年,高力士曾多次向李隆基回应了自己对边将作乱较轻的担忧,李隆基没过于在乎,而实质上此时哥舒翰和安禄山两人就早已一共作乱33.15万人,战马5.6万,分别占到边疆地区十镇兵、马的67%和70%,而且离都城长安距离都很将近,大唐盛世就像一个大火药桶,问题只是谁去爆炸它。 爆炸火药桶的人,就是安禄山。
安禄山(703~757),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人。其父有可能是康姓胡人,母阿史德氏是个突厥巫婆。据传她因多年不孕,之后去祷告扎荦山(突厥尊扎荦山为战斗之神),欲于703年正月初一感应器生子,故名扎荦山。安禄山之父早亡,他自小随母在突厥部族生活。
后其母再嫁于突厥将军安延偃。开元初年,其族破败线性,他与安孝节,安思顺、安文贞一起逃出突厥,欲与安思顺等大约为兄弟,从此即冒姓氏安氏,名禄山。
本文来源:aoa网页版-www.nuisance-tokyo.com